发布时间:21-01-14
物价波动,保民生着力何处?
10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3.8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8个百分点。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.5%,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.3%,影响CPI上涨约2.43个百分点,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。 食品价格尤其是畜肉类价格上涨,是影响CPI涨幅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面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,如何保障物价基本稳定,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?
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供应
受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,猪肉价格明显上涨,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。
面对这一形势,下半年以来,国家多措并举稳定猪肉市场供给,通过向市场投入储备肉、扩大猪肉进口、加大生猪补贴力度和禁止环保政策一刀切限制生猪养殖等多种措施,扩大猪肉供给、稳定猪肉价格、鼓励生猪养殖、促进生猪生产恢复,逐渐缓解猪肉价格上涨行情。但由于生猪养殖从引种到出栏周期较长,猪肉供应全面恢复还需时间。
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132.6万吨,增加43.6%;进口牛肉113.2万吨,增加53.4%,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。
10月份,生猪生产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。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,环比增长0.6%,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环比首次增长;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.5%,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.7%,均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。这说明随着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落实落地,加上市场行情看好,养殖户补栏增养积极性明显提升。
农业农村部综合生猪存栏、饲料产量等情况预测,2020年生猪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。商务部预计2020年下半年猪肉供给状况将有所改善。中国人民银行预测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,CPI受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冲击将逐步消退。